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记学校后勤工作战线上即将退休的老同志们
信息来源:后勤基建处|发布时间:2010-01-21|文:刘京彦
在学校后勤工作战线上,有很多老同志快要退休了,但是他们的工作却比以往更忙碌了,对他们来说“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他们不是忙于为退休后找点事做准备,而是愈发感到工作时间的珍贵,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努力站好最后一班岗。下面撷取他们中间的一些工作剪影,以庸读者。
镜头一: 张景安老师的退休证已经发了下来。“老张”常常说,他曾经是一名军人,14年军旅生活,28年地方工作。在那些激情飞扬的岁月里,他把青春献给了部队,现在他是一名高校后勤工作者,他要把他的光和热献给学校的后勤事业。虽然自己年龄大了,但要多为后勤基建工作做点事,这是他对自己曾经作为一名军人的要求,也是对全校师生的一句庄严承诺。时间往前推移七个月,由他负责的主校区地下管网测绘项目开展的有声有色,长时间的现场蹲点,加上连续加班加点熬夜,“老张”住进了医院。但是,出院的当天他就出现在工地现场。看着老张带病坚持工作,同事们劝说他,多休息几天。可他却笑着说:“没事、没事”。话语虽简单,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几个字对“老张”来说可不是那么轻松。
镜头二: 张玉琦师傅十几岁开始从事电工工作,如今已经40多年了。40多年的岗位历练,造就了他一种特有的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他的发言往往也是有见地和水平的。他技术娴熟,设备坏了,他想到的不是花钱购置新的,而是修复利用。不久前,康庄校区浴池通风改造工作中,初始方案里,需要更换许多设备。张师傅仔细勘察了现场,检查了通风道线路情况,提出了原有通风道全部串接为一路,在一层接入通风井的方案。后来经实践考证,此方案大大缩短了改造量和改造时间,节省了费用。事后,有关通风专业工程师都直挑大拇指:“张师傅真是不简单!”。多年的工作实践中,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会和丰富经验。面对剩下不多的工作时日,他想得最多的是为年轻人留下点东西。为此,他已经开始对供电线路进行仔细清理,并整理成资料归挡。因此,每天的上班时间对他来说都很宝贵,每一分钟他都那么专心致志,以至于下班的时间经常被他忽略。
镜头三: 康庄校区成立之初,牛振华老师就负责了康庄校区物业管理的工作,他所带领的物业工作团队,始终坚持服务师生的工作理念,很好地完成了康庄校区的物业保障工作。一次意外的电缆短路考验了这个后勤保障集体的应急抢险能力。“我的印象太深刻了,那天,赶上了我们国家第一个清明长假,”牛老师保持着惯有的微笑继续说道:“综合楼发生了电缆短路,这个直接影响到了师生的正常生活。”那天,家里的那碗面条只吃到一半,他十分钟就赶到了现场,并迅速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制定抢修方案,保证了近3000名师生吃饭、喝水基本需求。牛老师就要离开自己心爱的工作,他很是不舍。采访最后,牛老师说,他希望接替的人能够认真地对待这份工作,为师生提供一个干净舒适安全的环境。
镜头四: 张权栋师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学校后勤服务第一线的电工师傅,这里所有的电器设备、图纸、数据、线路他都烂熟于胸;这里每一次的设备调试、运行、检修、倒闸他都必到现场;每一个环节、次序他都能认真检查,一丝不苟,严谨准确。在这段日子里,张师傅不仅承担了配电运行日常值班,还主动协助水暖班开展了其他技术工作。所以每天他的工作更加繁忙了,他的脚步也更加匆忙了,对此他已经很习惯。前几天,张师傅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年终考核会,作了他在学校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述职,他说:“在学校工作了大半辈子,还有100多天就要退休了,为了学校的明天更美好,我要做到:只要在岗一分钟,就会实实在在工作60秒。”在场所有人听了他的话后眼眶湿润了,作为后勤服务战线的老同志们,学校是他们一生难以割舍的情结!
这些老同志只是学校众多教职员工的一个缩影。正如学校党委副书记刘超美在与老干部的讲话中谈到的:“你们是学校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学校从初具雏形到羽翼渐丰,你们也从风华正茂到了花甲之年。感谢你们陪伴学校走过了最艰苦的岁月,向你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峥嵘的岩角能无畏地影响狂风巨浪,那是因为在他的后面还有厚厚的一座山,任风再狂,浪再大,也不能撼动他丝毫。今天,我们看到了岩角的几面。但我想,也许还没看到那座山的全貌。我们这些年轻人要以山为标,大步前进,不止攀登,争做像这些即将退休的同志一样的人,为了学校的发展,生生不息、不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