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要闻» 学校新一届教工党支部书记赴西柏坡社会实践

学校新一届教工党支部书记赴西柏坡社会实践

信息来源:宣传部|发布时间:2010-06-01|文:徐新山

    为进一步提高教工党支部书记的党建理论素养,增强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工作水平和领导艺术,切实推进党支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学校于5月28至30日组织新一届教工党支部书记赴西柏坡社会实践,同行的还有教工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务秘书,本次活动是学校新一届教工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的一部分,由党校主持工作副校长兼组织部副部长李全永带队。

    新一届教工党支部书记赴西柏坡社会实践出发之前,校党委副书记刘超美前往送行,她对近30名教工党支部书记、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务秘书放弃双休日、克服种种困难赴西柏坡社会实践提出了表扬,并希望大家此次西柏坡之行要深刻领会西柏坡精神的科学内涵,既要放松身心、洗涤心灵,又要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5月29日上午,本次活动邀请了平山县老党员代表任永河同志给大家作报告,他的报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山县的概况,二是中共中央选址西柏坡作为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原因,三是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和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之后,大家前往西柏坡博物馆参观,沿途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领袖故居、西柏坡石刻园、革命纪念馆展览大厅、廉政建设馆等地。此次参观让大家进一步深刻明白了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辉煌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包括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特别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思想,以及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通过建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

    5月29日下午,本次活动进行了分组讨论,大家围绕着对党支部书记岗位的理解、新形势下教工党支部建设和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等三个主题畅所欲言,先后有计算机与数媒党支部书记杨树林、数字印刷专业党支部书记姜东升、学团招就党支部副书记蔡晓宇等十几位同志分别作了发言。党校主持工作副校长兼组织部副部长李全永作了总结发言。通过本次讨论,使大家进一步体会到了西柏坡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升华;西柏坡精神是全党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西柏坡精神具有指导现实、昭示未来的不朽意义等。

    5月30日上午,为了让大家真正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本次活动还组织大家前往天桂山爬山。午餐后,大家乘车经京石高速公路返京,本次活动顺利结束。本次西柏坡之行,既参观西柏坡博物馆等实地,并组织了大家在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面向党旗宣誓,又邀请了当地老党员代表给大家作报告,并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分组讨论,使大家既达到了放松身心、洗涤心灵的目的,又做到了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和理论联系实际;本次社会实践使得二十几位教工党支部书记、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务秘书进一步加强了沟通和交流,增进了友谊和感情,使得大家深刻明白了西柏坡精神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具有指导现实、昭示未来的伟大意义。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