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作品入选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信息来源:设计艺术学院|发布时间:2010-09-21|文:
9月20日“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北京市、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领导和法国文化部部长及参展各国驻华大使等共同出席了开幕式。学校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田忠利的国画作品《不屈》入选。
北京双年展是国家立项,由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以展示世界当代美术主流生态为宗旨的国际大展。第四届北京双年展组委会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通过与一百多个国家的艺术机构进行详细确认,以“生态与家园”为主题、文化部为后援的本届北京双年展,有85个国家的5百余件绘画、雕塑、装置、影像以及综合类作品,集中展示世界美术家对地球生态问题的艺术思考,多角度形象展示各自不同艺术风貌和共同关爱地球家园的热忱,力图较全面立体展现全球当下艺术生态。
中国画 《不屈》 170 X 220cm 2008年
中国画《不屈》创作内容与思路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需要我们共同应对,用艺术形式呼吁人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和建设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是当代艺术家需要担当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我开始从关注“生态·家园”的角度,尝试以胡杨为题材,采用工笔画形式语言对这一命题进行系列创作实践。
该作品表现沙漠中即将死去的胡杨,裸露着白骨,任凭风沙肆虐,一层一层撕去它的枯皮,吹裂它的白骨,有的近乎被无情的黄沙吞噬。这不禁让我畏葸于沙漠的无情与残酷,同时也感受到胡杨在向我们发出痛苦的呻吟。
在这幅作品中,我力求把一切可视的景语,化作可感的情语,突出画面象征性意蕴。我将地平线压得很低,将画面三分之二以上的空间留给了漆黑的夜空。我将倒下胡杨的巨大身躯与地平线趋平,减弱视觉冲突,使整个画面氛围变得阴沉、死寂。胡杨的枯槁之躯僵卧在画面下方的沙丘之上,形成仰视,横贯通幅,凸显雄伟的气势。它那惨裂的树皮下,裸露着白骨似的死干,成为我刻画的主体形象语言,并在墨色天空两极反差对比下,造成“黑入太阴”与“白摧朽骨”的惨烈意象。
田忠利向法国文化部部长介绍自己参展作品《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