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师生热议全国两会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3-10|文: |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进入“两会”时间。学校师生积极通过网络、电视等方式热切关注两会,学习会议精神,并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畅谈感想体会。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22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2021年工作成绩,部署了2022年工作任务,对教育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等重点任务。作为宣传思想工作者,我们要做好两会精神宣传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动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发展,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王新营
全国两会深受各方关注,也让世界充满期待。政府工作报告所展示的整体发展成绩更加彰显了中国道路的优越性,各项惠民政策更大激发社会活力和发展动力,重要指标举措更加展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强信心和坚定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指引我们要将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加信心满怀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这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化推进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深度加快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启发深刻,意义重大。我们深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将持续为全球共克时艰、发展繁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鞠华
2022年的全国两会,“高质量教育”“就业创业”等热词备受关注,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我们要牢牢守住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一起向未来”!
——学工部副部长 王秋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四五”时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在深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中承担重要角色和任务。我们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要心怀“国之大者”,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培养一流人才方阵”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行业急需的高水平人才,积极服务文化强国建设、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彰显北印担当,贡献北印力量!
——党政办公室教师 全健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2022年工作任务时指出“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作为科研管理工作者,我们要充分领会、学习和贯彻精神要求,做好科研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做好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协调统筹,提升科研合作意识,开拓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强化服务社会能力,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加强青年教师培育,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激发青年教师的热情和潜力,释放科研活力,增加职业获得感,培育学校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的生力军。
——科研处教师 李新新
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让人充满期待。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作为服务学生发展的一线教师,理当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校园疫情防控,确保学生平安健康,扎实开展学生升学就业辅导,尽最大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为学校“十四五”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宋守超
在过去一年,尽管面临疫情多发等复杂因素挑战,但我国教育改革仍向广大人民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教育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成就,也着力推进着深层次根本性变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高等教育战线的一员,作为服务出版传媒全产业链高校教师,我们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增强战略思维,提高政治站位,做好课程思政,培养具备“五爱”信念的新时代青年,以实际工作促进学校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闻出版学院教师 常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我国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了一批原创性的重大成果。科技自立自强,正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十四五”规划和2035宏伟蓝图,深刻把握两会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继承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有所作为。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教师 张海宝
认真聆听和学习了李克强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深受鼓舞。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就业压力空前,但国家将继续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要全面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时刻牢记育人初心,不忘时代使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就业目标,掌握专业技能,加强学习实践,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主动投身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为国家的建设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设计艺术学院教师 王馨悦
全国两会,举世瞩目,意义重大,必将继续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提供指引和支持,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牢记使命责任,主动担当作为,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部署,服务学校建设与发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新媒体学院组织员 王洪岩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团组会议时的讲话精神,包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等重要论述,以及李克强总理关于“留得青山、赢得未来”等理念,准确把握其中蕴含的精髓要义。国家领导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谨细致的作风,立足“两个大局”,聚焦国计民生,集中精力议国是、谋良策,彰显了为民履职、为民负责的责任与担当。我们高校教师应该广泛深刻地组织学习讨论,确保两会精神入心入脑,在新时代彰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李祯祯
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21年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育乃民生之本,强国之基。将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持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教学和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服务学生成才,助力学生就业,不断培养出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王婷婷
过去一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发展困难和挑战增多。为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一定立足本职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高校思政课讲好教好,把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小落实好!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常红利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下团组参加审议、讨论,和代表们一起谈“初心”、论“中心”、说“关心”,以心传心,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共鸣和忠实拥护。如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中心、关心”,联系实际工作,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坚守服务学生成长的初心。我们不仅要牢记入党初心,也要牢记选择教育工作岗位的初心,坚定不移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功不懈努力,共同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二是坚持学生为本的中心。如同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千钧地位,我们要牢固学生在学校和教师心中的中心地位,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根植于心,从发展人格的角度组织学生活动,从塑造品格的角度开展社会实践,从提高素质的角度优化第二课堂,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基础教育学院教师 潘大伟
时序更迭,新旧相催。行之愈笃,知之益明。政府工作报告晒出了“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成绩单,也科学合理安排部署了2022年目标任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会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把个人理想与职责使命紧密联系起来,继续保持“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好学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勇气、敢拼敢闯的魄力、攻坚克难的锐气,立足本职工作,主动担当作为,守护信仰,立德树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为建设中国贡献力量。
——基础教育学院教师 杨莉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化传承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属性与一份重要责任。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数字教材资源也越来越广泛地进入课堂,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二次开发。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树立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自信,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以专业所学贡献文化强国力量。
——新闻出版学院研究生 孟卓林
育才造士,国之根本。过去的一年是中国教育迎难而上、奋力改革的一年。力度空前的“双减”政策重磅落地、规范治理校外培训、高考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系列教育新政相继出台,“十四五”规划中“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蓝图,正在一步步落实到行动上。我们高校学子作为教育改革的受益者,新时代的建设者,在春风沐浴般的环境中,自当有“独立寒江,湘江北去”的豪迈之气,以实际行动将“两会”精神落实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把实现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的责任担在肩上,为早日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而不懈努力!
——新媒体学院研究生 高豪彬
新的百年征程开启,“两会”召开振奋人心!“两会”就如同一座桥梁,让每个人都能深切感知国家发展与个人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同频共振。作为一名大三学生,就业一直是我关注的重点,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将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升学压力、提升就业质量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在我看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是值得我们每位追梦人、特别是青年人拼搏奋进的时代。因此,作为共产党员和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努力提升党性修养和自身素质,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提升能力本领,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学生 蔡祎然
《报告》指出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这体现了我国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态度。在发展的同时也更注重环境治理、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绿色电力全覆盖,充分体现了2022年冬奥会“绿色”办奥理念。承诺在2030年前“碳达峰”,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正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像前辈们那样接过发展的接力棒,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信息工程学院学生 张腾鲛
如报告中所言“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前进的,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勇气、智慧和力量”,当于变局中坚定初心,稳步前行。在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中,经济就业、创新发展、农业农村、生态和谐、民生保障……多方举措促进社会发展,步履坚定,字字句句暖心提气。作为一名青年,我感慨生逢盛世,作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接续奋斗者,我深感使命在肩,更当不断奋进!
——经济管理学院学生 张露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