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聚力 数智赋能 学校中层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顺利结业
信息来源:党委组织部(党校)|发布时间:2025-07-20|文:培训班学习组 |图:郭超|编辑:曹文露 张炜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7月13至17日,学校2025暑期中层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7月17日,培训班顺利结业。
此次培训班以“京沪聚力、数智赋能”为主题,以专题授课、实践教学、沉浸式学习、交流研讨为主要形式,学习上海高校改革发展先进经验,深入印刷出版行业龙头企业,提升学校中层干部改革创新意识和履职担当能力,赋能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近50名中层干部参加专题培训。
学校中层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结业
结业仪式上,学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王晓林表示,全体学员在培训中提升了理论素养、专业能力、作风养成、实践效能,也展现出了北印干部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风貌,希望各位学员之间开展常态化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履职能力水平,立足学校工作实际,坚定不移把学校各项改革部署落到实处,推动学校事业开新局谱新篇。
铸魂:强化理论武装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唐珏岚教授作题为“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专题报告,全面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深入阐释了以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由路径,使学员们深刻认识到在新时代背景下,改革对于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学校党委副书记白莽作“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看干部教育管理”专题报告,指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干部教育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履职尽责的行动准则,并为培训班学员的学习与成长提出了建议。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徐帆以“锲而不舍抓作风——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题作报告。他深入阐述了党员干部须深学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质,并解读了如何精准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具体要求,强调要将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际效能,确保中央精神落地见效。
唐珏岚、白莽、徐帆授课
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学员们通过沉浸式的专题课程、珍贵文献实物展陈、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伟大创建历程,深刻感悟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波澜壮阔征程。在庄严肃穆的宣誓厅,全体学员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回荡在纪念馆中,进一步筑牢了“永远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强化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责任担当。
参观中共一大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
问道:专家学者引领
在专题教学环节,培训班邀请了多位业内知名专家,围绕数智赋能、行业转型、发展规划等主题进行授课。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系主任、传播学专业负责人张博教授作“基于DeepSeek等大模型的AI智能应用”专题报告,他详细梳理了AI发展的历程与典型应用,介绍了如何借助通用大模型助力个人办公,并结合案例展示了大模型介入社会管理系统的多元实践。他提出“资源即场景”“模型即应用”等AI发展趋势,引发了学员们的普遍关注与热议。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出版与文化系系主任邓香莲教授作“出版产业统计”专题报告,她结合大量数据和社会调研,向学员们介绍了上海出版行业发展现状,并着重分析了人工智能语境下出版业的角色重构问题。她强调,下一步出版业应重视专业语料库标准、分词标准优化、AI伦理审核等关键问题,推动内容资源向着高度结构化的语料库方向建设。
上海理工大学规划处处长宇振盛教授作“以工程人才培养牵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专题报告,系统阐释上海理工大学“十五五”期间改革战略。他提出,学校将通过学科重构精准对接人工智能产业需求;通过人才培养创新,强化学生硬技能与跨界协作能力;通过机制变革,打破校企壁垒,深化产教融合。学员对报告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结合自身岗位开展深入思考交流。
张博、邓香莲、宇振盛授课
专题教学结束后,学员们积极与专家互动,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等实际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充分汲取专家的智慧与建议。
学员与专家交流互动
躬行:一线实地研学
现场教学中,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集团副总裁毛文涛介绍了集团整体发展历程,并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出版”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变与不变。他强调,需要产学研协同应对智能时代出版业面临的难题。集团数字出版部主任刘寅春向学员们介绍了该集团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汇典古籍数字服务平台”“沪学习App”等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
毛文涛、刘寅春作介绍
参观走访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在上海创智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上海理工大学原校长丁晓东以“拥抱人工智能”为题,向学员们系统讲述了为何要重视人工智能、何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成长的趋势等热点问题。他提出,要深化发展垂类模型,并开发适合机器深度学习的语料,在此过程中还要本着“智能向善”的价值伦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框架下探索人工智能的前进方向。学员们还参观了上海创智学院的重点实验室,了解该院以前沿信号捕捉、核心技术攻关、产业价值创造为发展主线,全力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创新生态体系。
丁晓东作报告
参观走访上海创智学院
在上海印钞有限公司,学校2002届毕业生、优秀校友、公司副总经理李清波作为行业专家,向学员们系统介绍了公司的综合设计、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管理运营,重点讲解了胶印、凹印、印码、检封的印钞全流程。学员们不仅领略到印钞工艺的精湛与高超,更与在该公司任职的多位校友就人才培养与职业规划、行业发展趋势等话题展开了专业交流。
参观走访上海印钞有限公司
在上海紫丹食品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学员们深入了解该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实践。公司总经理何红建向学员们全面介绍了涵盖包装设计、数字印刷、智能物流在内的多元化业务体系,通过实地观摩全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学员们切身感受到智能制造如何重塑传统印刷业,这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典范案例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行业洞察。
参观上海紫丹食品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砺新:践行初心使命
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学员们驻足“百年文存”展区,近距离观摩被完整还原的中华书局图书馆原貌,感受铅字印刷机、石印工具等历史文物的厚重底蕴。在数字出版馆内,学员们穿越至龟兹石窟壁画场景,领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作为国内首家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其丰富的红色文献、行业先驱手稿及多媒体展陈体系,让学员更深刻理解了出版业的文化使命。
参观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共享:碰撞思想火花
在交流研讨中,全体学员重点围绕科学谋划好学校“十五五”规划,进一步提升履职能力,加强作风建设,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热烈讨论,碰撞思想火花,确保学习成效切实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方案和行动路径。
学员交流研讨
京沪聚力,数智赋能,学校2025暑期中层干部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顺利结业。本次培训班举办,得到上海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加深了两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尤其是在培训期间,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党委书记张华、党委副书记王蕊、副院长杨庆国及相关教师给予全程指导支持,为课程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学员们与出版学院干部师生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等问题开展深入交流,为后续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全体学员带着满满收获返回岗位,将把所学先进经验转化为发展动能,努力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开启新篇章。
学员感悟:
通过学习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谋篇布局“十五五”必须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的大战略、适应技术赋能教育的最前沿、满足出版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要把培训的收获转化成谋划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五五”发展规划的思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举措,为培养出版传媒时代新人做出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 高杨文
此次培训从学科专业布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内部治理体系改革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特别是通过学习,将出版传媒的创新表达、高校的育人积淀与红色文化的思想深度形成共振,产生了独特的学习价值。我将把学习收获带回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教务处处长 孙志成
此次赴沪,循“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上海出版产业统计报告”之径,探“上海创智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人才培养之法,一日三课,受益匪浅。出版学院当立足首都文化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定位,与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共建“协同创新人才平台”,将课堂搬进生产线,把案例写进教材,培养既懂价值守望、又擅技术赋能的新时代出版家,为出版强国贡献北印智慧。
——出版学院副院长 叶文芳
本次上海之行,我深刻体悟人工智能对教育本质的重构与产教融合的时代必然。作为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深感使命如磐,在智能制造浪潮下,唯有破除思维束缚、深耕产教协同,方能培育新质生产力所需人才。未来工作中,我将着力重构智能化课程体系,培育跨学科教学团队,落实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以技术赋能教学、以实践反哺课堂,切实履行立德树人根本职责,打造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新生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当。
——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