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人工智能时代摄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在北京印刷学院开班
信息来源: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人工智能时代摄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项目组|发布时间:2025-07-14|文:刘桂英 龙胜艳 |图:韦佳颂 李休畅|编辑:曹文露 张炜
7月14日,由北京印刷学院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人工智能时代摄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在北京印刷学院开班。该项目以传统摄影工艺与AI影像为“术与技”,以中国艺术与中国文化为“根与魂”,以江山和人民为创作“题材与蓝本”,以“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标准衡量指导摄影艺术创作,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精通摄影技术和理论的摄影人才。
《人工智能时代摄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项目开班
本次开班式突破传统典礼模式,以“一个展览,一场研讨”的创新形式,让开班式既有思想引领的深度,又有艺术实践的温度。开班式上,北京印刷学院美术馆馆长、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监事、项目负责人史民峰教授为学员讲解学校美术馆举办的《原·像——从传统到AI 影像艺术作品展》。展览作品以学校承办的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训项目“摄影传统手工制作工艺青年传承人培养计划”成果为主,辅以收藏的杰里·尤斯曼、亚当斯等摄影大师作品,以及全息影像等作品,形成从传统到AI的影像叙事,与本次项目“人工智能时代摄影艺术创作人才培训”相契合,旨在引发学员对于当下摄影、对于未来影像发展的思考。
为学员讲解摄影作品
史民峰作项目课程介绍。项目设计遵循“高层次、小批量”原则,实现“出人才”和“出作品”的原则,立足构建两大阵地——学术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搭建交流、资源、合作三大平台,通过教学-创作-管理全链路协同,为学员提供贯穿培训全程的学术支持与运营保障,确保高质量实施目标的有效达成,有效促进人才培养提升。期待学员们在艺术与技术、传统与未来的碰撞交流中,深植文化根脉,创作无愧时代的摄影作品。
项目负责人史民峰进行项目介绍;新媒体学院王彬副教授主持开班式
30名学员围绕个人创作方向、参与项目期待以及对摄影与影像的见解展开分享。学员有深耕纪实摄影多年的,有专注于乡村文化与非遗传承题材的,也有擅长商业摄影与艺术跨界创作的,还有来自高校摄影教育的。学员交流的核心深刻触及了摄影领域当前最迫切的命题:在技术洪流人工智能时代,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记录工具、沟通语言乃至谋生职业,其核心价值如何坚守?创作边界如何拓展?影像创作如何适应与转型?大家在研讨中不仅展现了各自的专业特色,更表达了对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的迫切需求,现场氛围轻松热烈,为后续的学习研讨与创作搭建了沟通桥梁。
学员进行研讨
北京印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房宏婷教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题,为全体学员讲授开班第一课,为项目奠定了价值引领的根基,更在学员思想深处熔铸了贯穿学习与创作全程的精神坐标。
开班第一课“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奋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