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要闻» 【学科建设年】2022年美术学科高峰论坛开幕

【学科建设年】2022年美术学科高峰论坛开幕

信息来源:设计艺术学院|发布时间:2022-11-28|文:莫沁杰 徐颖艺 |图:刘灵灵 彭思璐|编辑:曹文露 慈妍妮

11月26日,由北京印刷学院主办,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承办的“2022年美术学科高峰论坛”开幕。论坛旨在建构面向未来、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学科体系及发展方向,共同分析和研讨美术理论与美术创作实践等方面所面临的时代机遇和新的挑战,增进学术交流,承继守正精神和学术风范。

论坛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上海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全国十六所专业院校以及《美术》杂志社、《美术研究》杂志社、《美术探索》杂志社、《美术界》杂志社四家行业学术机构的31位专家学者分享了最新理论研究与创作成果。

2022年美术学科高峰论坛举办

开幕式中,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田忠利代表学校对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和欢迎。他指出,学校近年来积极面向文化艺术领域和出版传媒应用,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设计美术相关项目,并且连续五届举办全国高校插图艺术作品展,在这一幅幅新时代美丽精彩的中国画卷上,留下了“创新实干+彰显学术”的生动实践和北印贡献。此次论坛举办是一次以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面向未来积极探索开拓的创新与实践,是学校美术学科相关专业构建“新艺科”体系的有力举措。

田忠利致辞

“主题与叙事”主题论坛和“图像与传播”单元论坛于论坛开幕当日同期举行。设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史民峰在主持主题论坛时表示,艺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桥梁,作为新时代的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胸怀国之大者,与时代和社会同频共振,把民族精神融入世界价值中。主题论坛旨在探讨在当代多元化的文化语境下,如何在主题艺术创作中将形式美感与时代精神相融合,如何能坚持守正创新、自强自立、胸怀天下,将爱国情怀与艺术抱负融入作品并完美表现出来。主题论坛邀请到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负责人、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教授,教育部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甄巍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教授,高等美术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刘坚教授,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理论部主任王艳云教授围绕当代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转换和创新、新中国美术创作中主题与叙事之间的内在生长机制等开展研讨,进行交流互动。

史民峰任学术主持;张敢、于洋发言

张敢发表了《短暂与永恒——当代艺术与科技的关系》主旨演讲,从当代艺术与科技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当代国内外大量艺术作品从新艺科发展的角度系统探讨了不同文化视角下艺术作品短暂与永恒之间逻辑关系。

于洋发表《图像叙事与艺术真实——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规律与相关问题》主旨演讲,从国家民族意志到艺术家个体经验以及图像叙事方法等方面出发,探讨了在新时期文化语境下美术创作者面对主题创作“真实性”的命题时,艺术创作必须展现的文化自信与艺术语言探索的多种可能性。

甄巍、胡斌发言

甄巍围绕《当代风景表达的多元路径》展开演讲,从自身的艺术立场与实践出发,对大量不同时期中外的艺术作品进行梳理和对比,从写生与先验模式、当代风景与主题叙事、21世纪风景主题的时代特征等方面,展现了当代风景表达的多种视觉研究路径。

胡斌以《多维视野中的胡一川——以“时代先锋的现场:胡一川艺术与文献展”为例》为题,从策展人的文化视野出发,通过文献展览中的个体叙事、时代叙事、展览叙事等方面立体地展现了一个功勋艺术家的人生和鲜明的艺术创作立场。

刘坚、王艳云发言

刘坚聚焦《新中国前17年历史题材绘画的叙事观念与造型意识》,从革命历史观念与意识、民族形式与历史绘画的革命意识和革命性等方面展现了新中国特定时期历史题材绘画叙事与造型的理想向度。

王艳云以《历史叙事——颐和园“革命样板戏”彩塑系列创作与展览》为题,从历史文献资料研究出发,通过主题创作特定历史时期创作与展览,从作品类型与时间、创作模式与意义、展览场所与目的等方面阐述叙事与主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张晓东担任学术主持;阴澍雨、吴端涛发言

下午的“图像与传播”单元论坛由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张晓东担任学术主持。他表示在以“视觉化”“图像化”与“数字化”为主流的学习方式框架下,在多元文化的艺术语境中,我们需要探索如何通过图像将爱国情怀与艺术抱负融入反映时代的作品里,实践在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中。此次单元论坛旨在从图像与传播的角度出发,共话图像在中西的传播与美术学科之间的融通。论坛邀请到了《美术观察》杂志栏目主持阴澍雨、《美术》编辑部主任吴端涛、《美术探索》杂志执行主编李永强、《美术界》杂志主编孟远烘以及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滕晓铂教授围绕主题开展研讨、汇报研究成果、畅谈感想收获。

阴澍雨发表《图式学习与观念传播--小议中国画教学中的课徒示范方法》主题演讲,分析了课徒示范与人文熏陶对中国画传授方式的相关和重要价值,并结合新的学科目录,对于新时代中国画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吴端涛讲述了《晚清民国报刊在色彩学传播中的作用》,从张浩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切入,通过翔实的晚清民国报刊史料,进行了大量图像数据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以全新视角探讨色彩学与报刊传播互为关系,以及色彩学体系对社会文化、理论传播的作用和价值反思。

李永强、孟远烘、滕晓铂发言

李永强以《再论徐悲鸿的中国画收藏》为题,从徐悲鸿先生作为收藏家这一特殊文化特性和身份出发,从当代视角阐述了徐悲鸿先生特定历史时期非专业的收藏属性及收藏观的特点,从而展开历史图像与传播关系的再思考。

孟远烘以《图像的时代性》为题发表演讲,以广西油画家群体为例,通过对时代背景、创作理念、题材选择、创作手法等层面进行分析,解读了不同时期地域的画风特色和演变,通过艺术作品宏观展现出了中国的时代变迁发展和艺术家的家国情怀。

滕晓铂发表《围墙内外:明清《西厢记》版画插图与外销“西厢瓷”的经典图像传播》主题演讲。从明清《西厢记》以及相关题材版画插图作品中经典图像解读与传播影响出发,结合了不同时期的大量实例,以多维视角展开关于模仿与再造、文化标记相互辨识以及东西方审美对比影响等方面的论述。

据悉,本次高峰论坛共计四场论坛活动,除了11月26日进行的“主题与叙事”“图像与传播”论坛,还将于11月27日进行“多元艺术时代发展与语言探索”单元论坛,12月3日进行“图像叙事与创作研究”单元论坛。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