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55周年校庆】北京印刷学院办学55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信息来源:宣传部 | 作者:文/杨蕻 王秀玲 图/陈霞 编辑/张晓新 | 发布时间:2013-10-12
55周年校庆大会在综合楼会议厅举行,与会人员齐唱国歌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10月12日,北京印刷学院迎来了55周年华诞,美丽印院,处处洋溢着喜悦。
为切实践行群众路线,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本着“节俭、热烈、聚力”的原则,55周年校庆活动突出“跨越、转型、发展”这一主题,努力办好“六个”活动:一个小型校庆大会、一个科技发展论坛、一个教育教学研讨会、一个办学成果展、一个绿色大厦奠基仪式、一个校庆暨迎新晚会。希望通过回顾办学历程、总结办学经验,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学校实现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传媒类大学的新跨越;促进学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新转型;实现学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发展。
校庆大会于上午9点在学校综合楼会议厅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北京市教工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等相关部门以及兄弟院校的相关领导,学校特聘教授、历届校友代表、离退休老领导、在校师生代表200余人出席大会。大会由党委书记刘超美主持。
刘超美书记主持校庆大会
刘超美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来宾和校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表示,今天的庆典大会,是北京印刷学院发展历程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会议,学校将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继承“传承印刷文明、创新传媒文化”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扎实的举措,加快学校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步伐,为“创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传媒类大学”谱写崭新篇章!
王永生校长发表校庆讲话
王永生校长发表校庆讲话指出:“2008年以来的五年,是学校强化顶层设计,谋划科学发展的五年;是学校加强学科建设,办学层次和水平显著提升的五年;是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的五年;是学校坚持创新驱动,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是学校坚持人才强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五年;是学校积极统筹资源,办学效益全面提高的五年;也是广大校友与母校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五年。55年来,学校历经沧桑、革故鼎新,形成了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北印精神,这精神始终融汇于传承中华文明、创新传媒文化之中;55年来,学校博学弘文,明理求真,形成了以身立教、明德树人的北印育人精神,这精神始终贯穿于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之中;55年来,学校负重奋进、砥砺前行,形成了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北印奋斗精神,这精神始终融入于学校的成长和发展之中;55年来,学校矢志笃行,勇于担当,形成了服务行业、回馈社会的北印奉献精神,这精神始终体现在对行业和社会的责任上。”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事司李宏葵副司长讲话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事司李宏葵副司长讲话。他指出,作为我国新闻出版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办学55年来,北京印刷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快速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他希望北京印刷学院在认真总结55年办学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各方面有利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媒体等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快印刷电子、绿色印刷、数字化制造等领域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强与国际著名传媒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力争为建设新闻出版强国、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按照总署与北京市政府签署的共建协议,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北京印刷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刘勇讲话
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刘勇同志讲话。他提到,办学55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创新驱动、党的建设”的发展战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学道路,为首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局长周琪(左上),北京建筑大学朱光校长(右上),校友代表景素奇(左下),学生代表刘子欣(右下)分别致辞
五十五载风雨兼程、沧桑砥砺;五十五载锐意进取、求实奋进。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印刷学院发轫于文化部的文化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创了中国印刷高等教育的先河。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新闻出版行业领导的直接关心下,肩负着为印刷出版行业培养高级人才使命的北京印刷学院应运而生。进入新世纪,随着高校管理体制调整,北京印刷学院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划转北京市,并于2006年签署共建协议,为学校服务行业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资源优势。2008年,学校曾举办五十周年校庆,各界朋友盛世相聚,学府欢歌,畅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