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心声】蔡吉飞:创造条件,让年轻教师先“富”起来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党代表蔡吉飞
作为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干部、教师党代表,蔡吉飞教授切身感受到学校自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各项事业发展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学校科研实力的明显增强。随着学校由传统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转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面临着新的更高要求。但目前多数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与同类院校相比有一定差距。要顺利完成学校“十二五”规划,实现学校2020年远景目标,必须从现在开始培养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让他们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栋梁。
蔡吉飞教授认为,培养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对学校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印刷行业新技术革命对传统印刷行业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印刷行业进行改造是当前印刷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青年教师是最容易接受新技术的一代。着力培养他们,必定会为后期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长期处在封闭办学的条件下,现有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与同行相比远达不到规定要求,目前他们无法承担起学校未来发展的历史重任。第三,印刷行业专家的培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不仅需要浑厚的理论功底,同时还必须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从现在抓紧培养,特别是到现在45岁以上的教师退休时,学校内部师资队伍将会出现明显的断层问题。第四,对外合作是很多青年教师的弱项。青年教师承担横向项目难度大的原因之一就是社会交往能力弱。通过长期有重点的培养,可以使部分青年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第五,青年教师国际背景薄弱是影响学校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目前学校有国外背景两年以上的青年教师几乎为零。这与我们要建设成国际知名大学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
蔡吉飞教授指出,学校有必要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每个专业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部分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让他们能够在5-10年后能够担当起学校跨越发展的光荣任务。
为实现这一目标,蔡吉飞教授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创造条件,保证青年教师人人有项目做,确保科研不断线。如有青年教师无项目,学校、学院应负起相应的责任。第二,为青年教师配备科研和教学导师或教学科研指导组,确保其成长过程始终有人监督把关。第三,每个教学团队或科研团队必须按比例配备部分青年教师,不鼓励只有导师和研究生的团队。团队中要敢于让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承担重大项目,使他们能够得到锻炼,快速成长。第四,有组织有计划地每个专业安排1-2名青年教师出国进修两年以上,使他们能够深刻地了解国外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印刷传媒行业的发展情况,为将来的国际化交流创造条件。第五,长期与国内的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青年教师国内进修、产学研项目合作创造条件。
蔡吉飞教授指出,学校远景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青年一代,希望学校能够统筹兼顾,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他们先“富”起来,让他们能够成为学校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如果能够保证5-10年后每个专业能够有1-2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那就达到了我们提议的预期目标。
(审核:张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