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调入北京印刷学院前后的情况

信息来源:|文:李树新

         我于196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曾经留系任教,做过辅导员、教师、副系主任等。在1977年底去北京化工大学无机系进修,进修后留在北京化工大学基础部门工作,担任教师,后被评为化工讲师及系副主任,行政业务双肩挑。

        大约1980年底,从北京化工大学调到北京印刷学院工作。非常巧,在调入前一段时间,北京印刷学院的副院长郑德琛、白双捷等人到化工大学了解教学情况,当时学校指定由我接待,其中谈到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以及进行教学文件交流等,畅谈许久,中午进餐时,白双捷老师突然提出让我调到北京印刷学院工作,当时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便问了一句:"有住房么?"郑副院长说:"有。"过了两、三天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栾慧斌派老师来我家了解情况,了解我的住房情况非常紧张后便很快给我安排了相应的住处。看到房子后,家人和我倍感满足和欣慰。但是鉴于我在化工大学仍然在任教,经过一系列的调节,我终于来到北京印刷学院任教。

        当时的北印是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工艺系基础上建立的。刚开始,北印并没有固定的校址,一切教学设备都很差,我刚来的时候让我负责教务工作。一开始是在北京184中学租了几间房子办学,条件非常简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但是,那时我的工作劲头足,精力旺盛,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搞好教学工作的体会,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清楚的,对印刷这行我是外行,要边干边学。怎么提高教学质量,怎么让学生把知识学到手,基础课的老师有很多都是从外校调来的,一时不便于组织教师整体备课,更不能开展教学研究等等。但是,心中就只有一个信念,一定可以成功的。我要发挥教师的作用,积极用功钻研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把行李搬到184中学的宿舍,与学生一起上课,自习,吃饭……成天和学生生活在一起。那时,学生也很听话,特别愿意与我交换意见,我便主抓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以此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那时的情景令我至今难忘。后来化工大学的一个老师说:"你们的学生看书认真,提问题有深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我听了非常高兴。试想,在一所中学里租房子办大学,其环境非常艰难,但是当时的教师、职工以及学生很少有消极情绪,而是正视现实,团结一致,想办法克服困难,就连当时的春季运动会都是借用首都师范大学的体育场馆。总而言之,大家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大约半年后,在大郊亭附近租了一个三层小楼,条件稍微改善了些。同时也从社会各界调来了一些老师,但是他们大部分对印刷行业不是非常熟悉,而我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提高教学质量,教书育人。教学得从基本抓起。教务处召开全体教师会,介绍教学文件,教学要求,各个教学环节的方法等。为了更加直观,我们举办了教学文件展览会,把现有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实施的教学方案的具体要求等进行了展览,还有老师写的比较好的教案以及各位老师们的批语、意见、感受等展示给大家。此次展览深受学校的各位老师好评,副院长仔细参观并与在场人员悉心交流。在展览中的典型教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之后,老师们找我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等等问题……这个展览办得使我和老师同学们受益匪浅。

        大约在1982年学校搬到大兴县县政府黄村招待所,经过规划整治之后,我们又开始了各自的工作。那时人手不够,但是老师们很能干,不仅会教书而且生活杂物也是他们包揽,于是教务处也开始什么都干。那时,条件也相对好些了,但是仍存在缺陷和不足,老师与学生共同努力,避免条件给我们带来的不便。1983年,文化部出版局任命我做教务处处长,顿时,肩上的担子重了,而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一个主话题。此时,师资力量增加了,老师们的干劲更加足了,教务处组织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相互观摩学习。就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观摩,学习,进修,辅导,参加会议,更加肯定了我们的教学实力。特别是曹克勤、孙文科两位老师认真写教案,翻阅相关资料,经常加班加点,夙兴夜寐。

        这次观摩教学的成功,提高了教学质量,即便那时的条件依然艰苦,但是老师同学团结一致,为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努力奋斗。当时在那个小院里相互听课学习已经成了一种风气,起到了互相督促进步的作用。

        1985年,学校迁入现在的校址,当时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建设当中,尽管到处施工,但是我们在前进中的困难里看到了希望,所有的事物都开始步入正轨,越来越有大学的样子了。

        但是教学质量仍然需要提高,教学文件的建设仍需要提高规范化。于是我便结合过去的经验以及现有的条件,与各位老师配合,逐渐改善。为了统一思想,在基础部的化学实验室举办了第二次教学文件展览。此次展览更加全面深刻,其中包括各种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日历,观摩教学资料、教具展览等多项内容,并且还开展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各位老师各抒己见,就教学方面要求语言明确,简洁,生动,如果真正处理这些问题并不简单,再加上老师们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很难啊。随着学校基础建设的结束,办学逐渐走向正规化,每学期中间进行学习检查,之后对学生成绩作出分析,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改进工作,在期末进行总结复习以及进行学期总结等多项教务内容。

        后来在我担任副院长期间根据北京市教育局布置的协助院领导抓文明校园的基础建设与评估,这项工作很是艰巨,全北京市高校都在积极参与这项工作。但是我院师生在党委领导下团结一致,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终于,我院通过了北京市文明校园评估,这样在学校的管理上又提高了一步!在此评选过后,有的高校请我介绍经验,并来我校参观,给我了很重的接待任务,当时除了副院长一职,每周还有4个课时,曾经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但是我仍然继续坚持,因为年纪还允许。

        我校新生入学的军训工作始终都是我主抓,我很喜欢这项工作,原因之一是我哥哥是解放军,我对部队的接触了解较多,所以对子弟兵有感情,记得在70年代,我在首都师范大学的时候,就去过北京防化团进行过联系,我们之间建立起了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的关系。调到北印,我把这种关系也带了过来。因此,有一年我院被评为军民共处的先进大学,大兴县为我院颁发了奖状。

        后来协助院领导抓教学评估,我还清楚的记得我去市教育局请林副局长来参加我校的教学评估大会,后来通过了北京市高校评估工作。在学院15周年校庆的时候,院领导让我主抓,当时资金很紧张。我便随同几位同事到处集资,联系校友,使我校的知名度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我虽然年近70了,但是我很留恋在学校工作以及和学生的情谊,自从2004年在芝加哥得了脑血栓,身体损伤较大,行动不便,在这次回国住院治疗期间,院领导刘超美等多位同志的到来使我不禁潸然泪下。

        我祝愿学校的发展蒸蒸日上,各位领导健康长寿并祝全体老师同学健康快乐。从心里感叹,你们干的真好!

 

 (李树新原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