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986年~1996年我院的学生工作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回忆。
一、调整体制,充实干部,认真抓好学院的稳定工作
1986年~1991年,我院学生工作的内容主要是调整学院学生工作管理体制,充实学生工作干部队伍,认真抓好学院的各项稳定工作。
1成立学生处
1986年11月28日,吴英禄书记、周兴华院长到任后不久,发生了全国性学潮,就先集中精力解决这个问题,我院没有闹起来,效果比较好。因过去学生比较少,学生工作由院团委和党委办公室管,没有专门的学生工作部门和专职学生工作干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1987年初成立了学生处,领导和工作人员有康庆强、于春荣、李晓林和王丰等同志,由康庆强同志任处长。以后历任的学生处处长是于春荣、张连章、党繁义等同志。
2调整学生工作管理体制
北京印刷学院原来各系的学生工作是由一名系副主任负责。后根据上级的要求,为做好学院的稳定工作,以保证学院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进行,1991年6月,学院党委决定成立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由一名党委副书记兼任主任。各系学生工作由系党总支副书记负责,成立了系学生工作组。学生工作组长为正科级干部,暂时没有学生工作组长的系可以由系党总支副书记兼任。实行党政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以基层党组织管理为主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
经学院党委研究决定,学生工作委员会由陈才安、李树新、康庆强、于春荣、张宁、蔡桂英、张宏伟、李国丙、程士栋、白宗元、卢俊、张连章、付永礼、张立华、李全永和郑瑞君等16名同志组成,主任为陈才安,副主任分别是李树新、康庆强和于春荣同志。
3大量充实学生工作干部队伍
1986年以前,因为只有100多名学生,专职的学生工作干部很少,有的系一个专职学生干部也没有。随着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党委决定组建一支专兼相结合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从机关干部、各系党政工作人员和留校的优秀毕业生中抽调了一些思想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系学生工作组长、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每个系都有两三名专职学生干部,各系的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和学生处、团委的学生工作干部加在一起当时共有20多人,还有一些兼职班主任。明确规定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既是政工干部,又是教师,他们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负责。学院制定了《关于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条例》和《北京印刷学院班主任工作条例》。学院党委和行政领导对专职政治辅导员和专职班主任很关心很重视,还规定:专职政治辅导员和专职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成绩显著,干满3年者按正科待遇,干满5年者按副处级待遇。学院明确要求各系党政领导要关心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要定期听取他们的工作汇报,认真落实他们的工作和有关待遇的政策。这些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不辞辛苦,早上跟着学生出操,检查学生的早读,晚上抽查学生的自习,检查学生的就寝情况,不分白天黑夜,工作不计时间,劳动不计报酬,任劳任怨地活跃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围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有分工,又紧密配合,在思想教育、管理、指导、沟通与学院有关部门的联系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他们配合学院团委、学生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支持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对待学生,他们有时像严父,有时像慈母,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保持学院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加强在学生中的党建工作
1986年毕业班离校和新生入学以后,我院有的系只有一两名学生党员,当时全院学生党员只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一多一点,多数系因为学生党员少,成立不了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和教职工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造成不便。随着学院学生总人数的不断增加,党委为了加强在学生中的党建工作不断地采取了一些措施。党委认为学生党员人数太少,不能满足学院工作的需要。根据上级关于加快在学生中发展党员,新党员发展前要经过党校培训的要求,学院党委决定从思想教育入手,加大培养工作的力度,各系对新生结合入学教育坚持上好入党的启蒙教育课;学院成立了学生业余党校,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党课教材》,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亲自讲党课,先后举办了多期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培训班,共培训了入党积极分子近千人。认真把好发展党员的"入口关",在共青团组织积极推荐和党组织严格考察的情况下,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了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坚持做好学生党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院学生党员的人数有了比较快的增加,到1995年占到了学生总人数的6%以上,各系都成立了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队伍在学生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5认真抓好学院的稳定工作
加强学生管理,严肃校风校纪,在学生中推行时间、空间交叉立体化管理。时间管理就是按照学校作息时间,抓好按时起床,坚持早操锻炼,做到上课无迟到早退,坚持上好早晚自习和按时就寝熄灯等5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会和班委会的作用,学生干部带头,学生干部负责检查记录,并定期公布统计结果,开展竞赛活动。坚持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很好地发挥了各级学生干部的作用,学生中睡懒觉不吃早饭的人少了,上课迟到早退的人少了,早晚自习的人多了,自觉锻炼身体的人多了。空间管理就是以抓学生宿舍管理为重点,抓好教室、食堂、操场等环节的管理。当时我们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和管理作用,认真地开展文明宿舍的评比竞赛活动。制定了《北京印刷学院宿舍管理制度》、《北京印刷学院宿舍卫生管理制度》、《宿舍检查评分标准》、《宿舍定期检查制度和评比奖励办法》、《文明宿舍和宿舍先进个人的评比意见》。检查结果定期以简报形式通报给各系和有关部门。每学期进行一次文明宿舍和宿舍先进个人的评比,并进行表彰和适当物质奖励。文明宿舍成员和宿舍先进个人在学生综合评分中要适当加分,不合格的宿舍成员和不合格的宿舍个人要限期改进,在学生综合评分中要酌情扣分。为了加强宿舍管理,每栋楼设有学生楼长,每层楼设有学生层长,每个宿舍有学生寝室长。宿舍检查评比由学生会组织各级学生干部实施。开展宿舍检查评比的结果,解决了宿舍脏、乱、差的现象,出现了许多文明宿舍和宿舍先进个人,标兵宿舍和宿舍标兵个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开展文明宿舍检查评比活动,锻炼了一批学生干部,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有利于学生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习惯,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活学习环境。
6进行迎亚运的爱国主义教育
1990年,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学院以迎亚运为契机,在学生中深入广泛地开展了"为亚运做贡献"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向学生介绍了韩国和日本通过在他们国家召开亚运会、奥运会,使国家得到迅速发展的有关经验,介绍了他们国家大学生以极大的热情为亚运会、奥运会做贡献的情况。我们强调:我们大学生在全国人民面前是受高等教育的现代青年,在世界人民面前是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公民,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为在我国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做贡献,我们要坚持稳定,维护稳定,多做有利于开好亚运会的事情,我们要通过我们自己的言行把我们伟大祖国、伟大人民的优良品德、高尚情操和热情好客的传统习俗展现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让他们为我们叫好!通过这些宣传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学院参加亚运会的200多名固定观众和啦啦队成员(都是学生)都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受到了上级的好评。
二、结合文明校园建设达标工作,开展争做文明大学生活动
1992年~1994年,我院学生工作的内容主要是以文明校园建设达标工作为中心,开展"爱我印院,建我印院,人人为创建文明校园做贡献",在学生中认真开展争做文明大学生的活动。
首先对学生进行文明校园建设达标工作的广泛深入动员,使全校学生认识到:文明校园建设是中共北京市委教工委、北京市高教局为加强高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开展的系统工程。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园地,是传播文明的场所。开展文明校园建设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教育阵地的最好形式,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合格人材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重要环节,而且良好的政治环境、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也是育人的重要条件。
通过广泛深入的动员,使全校学生认识到:文明校园建设内容包括:宣传阵地、校园治安,教学环境,食堂状况、绿化卫生、学生宿舍,校舍维修,文明行为与校风校纪,综合检查等9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比较高的指标和透明度比较严的评估条件。让学生明确文明校园建设有很多内容需要学生努力做到,而我们现在还存在不少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提高学生从我做起,争做文明大学生的自觉性。在宣传教育中我们还明确指出,文明校园建设,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明确文明校园建设学生既是重要的参与者又是最大的受益者,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学生文明校园建设的政治热情和为文明校园建设作贡献的积极性。
认真开展争做文明大学生的评比竞赛活动。印发了《北京高等学校文明校园检查评估标准》、《高校学生行为准则》、《北京印刷学院文明学生准则》、《学生文明举止22条》等,认真组织学生进行了学习讨论,还进行了答卷测验。学校还对乱写乱画、损坏公物、乱扔废弃物、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进行了几次"曝光"教育。通过这些做法,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文明校园建设达标应该提倡什么,发扬什么,反对什么,限制什么,大大促进和提高了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深入开展文明宿舍和宿舍先进个人活动。同学们参加军训时,在解放军官兵的带领下,宿舍的内务搞得很好,被子叠得四四方方像豆腐块,东西摆放得整齐划一,室内卫生打扫得很干净。在军训之后,在文明校园建设、评估期间,我们开展了向解放军学习的活动,看哪些宿舍和宿舍个人的军训成果保持的时间最长,这样做,使文明宿舍和宿舍先进个人活动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文明校园建设、评估期间,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清除杂草、打扫公共卫生、整理宿舍、清理课桌污迹等各种公益劳动达8300多人次。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有利于养成劳动习惯,也是养成文明行为的一种很好的教育。
1994年11月5日,上级有关领导宣布我院文明校园建设通过达标后,学院对文明校园建设进行了总结,在学生中评选了文明学生,进行了表彰和适当的物质奖励。文明学生、文明宿舍和宿舍先进个人的检查评比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结合教学评估,抓好学风建设,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992年至1994年,我院学生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学院本科教学评估这个中心工作,抓好学风建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首先,对学生进行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深入动员,层层发动,让他们明确教学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教学水平评估是诊断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水平评估可以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也是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评估要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和评建工作"重在平时,贵在坚持"的工作指导方针。
其次,在动员中,注意让学生认识到,评估工作既给我们学院带来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又面临着一些需要努力克服的问题。我们列举了在学风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号召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要求党团员、学生干部带头,搞好学风建设,为学院教学评估作贡献。
为了进一步搞好学风建设,对原来执行的《本科学生德智体综合测评办法》,根据需要进行了修改和补充,突出了一些有关学习和学风建设的内容。规定在满分100分中,1~3年级学生德育素质占20分,智育素质占65分,体育素质占15分;4年级毕业生德育素质占25分,智育素质占65分,体育素质占10分。对以上德智体三方面的子项目也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改。
为促进学风建设,奖励优秀学生,学院设立了特等奖学金(每年奖励一次,奖励3人,每人3000元),学院还和社会一些赞助单位一起设立了豹驰、华光、东风、滨田和秋雨等高额奖学金(每年奖励一次,每种奖励10人,每人2000元)。
学院还设立了综合奖学金,每学期奖励一次,获奖人数占学生总数的25%,其中甲等5%(每人150元),乙等和丙等各为10%(每人100元、60元)。学院还设立了单项奖学金,每学期奖励一次,奖励各系单科学习成绩第一名的学生(每人30元)。
学院每年按5%的比例评选和表彰一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和优秀团员。每年按2%的比例评选和表彰一次优秀毕业生。坚持了优秀班集体的评选和表彰活动。
学院每年召开一次学生大会对学生先进班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学院主要党政领导亲自给他们发奖。学校还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优秀学生座谈会,学院主要领导参加,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合影,给学生发纪念品。
以上这些评选和表彰活动,在教学评估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的提高,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风建设,使我院学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教学评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达标条件。
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1989年~1994年间,学院共组建了舞蹈、电子、吉他、篮球、排球、摄影和公共关系等协会,组建了文学社、书画社、棋牌社、话剧团、时装表演团、《跨越》杂志社和学院广播台,学生英语角的活动也开展得比较红火。这15个学生社团在学院团委的统一领导下,都有自己的章程,都经过学校审批同意,活动有计划,他们的社长、主任、台长等干部都由学生担任。据初步统计,已有近千名学生参与这些社团活动。每个社团都有专业教师作技术指导和顾问,这对提高社团的活动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些社团活动,大大丰富了我院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学生的活动能力,真正达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认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的建校意识,解决特困生的生活困难,开展了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勤工助学活动,学院制定了《北京印刷学院学生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的试行办法》,设立了勤工助学基金,在图书馆、宿管科和总务处的一些单位设立了学生勤工助学岗位,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劳动报酬的支付办法。在一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劳动的同时,还由各系推荐生活困难的学生,利用暑假,参加调整学生宿舍、图书馆搬家及校园建设的各种有酬劳动。学院团委和学生会设立了专门机构,到社会上宣传我院学生做家教的情况,接待和登记社会上来学院需求家教的人员,安排学生到社会上做家教工作。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学院制定了《特困学生的经济补助办法》,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进行了定期的经济补助。学校还制定了《学生贷款制度实施细则》,对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了贷款。由于以上这些工作的有效进行,这十来年我院学生没有一人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院以印刷实习工厂为基地,举办了教学劳动试点班,由学习成绩优秀,综合评分在前3名的高年级学生参加,每期20多人,共办了3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师傅的具体指导下,从事印刷、制版、打样、装订和质量检查等理论联系实际的劳动,劳动时间为3个月至半年。最后,经过印刷公司考工部门考试,符合二级工者发给"国家二级工证书"。这批学生在毕业分配时,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写参观的感想,写家乡变化的心得体会,认真评选出收获大和写得好的文章,并组织交流。这项工作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陈才安原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