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岁月如梭,转眼间从清华大学毕业来北京印刷学院任教已近30年,当时的印刷学院只是一个筹备处,如今的印刷学院已成为非常成熟,具有规模、特色和知名度的一所高等学府,我也于此告老还乡了。可以说我的一生都是伴随印刷学院的成长而同行的,见证了印刷学院整个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筹备到建设,从建设到发展,直至今天的辉煌。每当回忆起这些,我都会无比的激动和振奋,百感交集,一幕幕的往事涌上心头。
那艰苦奋斗的历程赋予了我们激昂的斗志,拼搏的精神,积极向上的动力,锻造了我们的精神和意志,锤炼了我们的心智和心灵。这终身难忘的历程时时都在激励着我们。所以我对学院发自内心的热爱、依赖和依恋的情结是永远撕不开、拉不断的。
30年来我有过奋斗后成功的喜悦,也有过遭到创伤后的心痛。然而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在人民教师这崇高的称号激励下,在一群群纯洁渴望求知的学生簇拥和爱戴下,我的心胸变得更豁达,眼光更远大,奋斗的意志更坚强,全身充满了活力,不知疲倦。多年来我在用心血将全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刻苦钻研报效祖国的精神影响学生,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塑造人生,如何报效祖国。因为我知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教师就是要用自己的毕生托起这些祖国明天的太阳。
30年了,我桃李满天下,但是每看到一届新的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时,我依然是激动不已,兴奋不已。我为自己能耕耘在这样一块能盛开鲜花的沃土上而感到骄傲自豪。
30年来,我时时感到自己身上责任重大,深感要教出最好的学生,自己就要成为一个高水平的优秀教师,自己有一缸的水才能给学生一满杯的水。所以多年来我一直用严格的标准要求与鞭策自己,刻苦钻研,努力拼搏,虽然又要教学(三级学生:研究生、本科生、高职生),又要科研(教授的职责),还要管理一个二级学院,忙的从不能休息,既苦又累,但我从无怨气,将这些作为报效祖国的巨大的动力,感到无比的充实,充满着挑战自我的勇气与喜悦。
多年来我从不放弃学习,努力进取,不断去清华、北大、理工大去听课学习,读了两个学校的研究生班,以此提高知识水平,提升科研能力。我共写论文60多篇(多为核心刊物),出版著作8部(2部国家规划教材),建立了一门精品课程,完成国家级、省市级等科研项目十几项,获国家专利两项。
鉴于我在科研和教学上的努力,学校及有关部门给了我许多的荣誉,多次被评为学校的先进科研个人、师德先进个人、我最尊敬的老师、北京市印刷进步奖、雅昌教学奖、全国包装教育优秀教师,连续五年优秀处级干部等等。学术上我在绿色包装领域的著作、科研成果受到中央电视台的两次采访和全国转播,几家报社的采访与刊登。
我从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教授,从一个普通的教师到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二级学院院长,这些都渗透了党培养我的心血和广大师生对我的信任与拥戴。
记得当年(1995年)学校因包装工程系的发展受阻要取消它,而我看到了国家经济发展后包装工程的前景,于是独自走访了国家的包装管理部门与企业,在1996年学校战略研讨会上做了一个包装在中国发展的未来的报告,博得了全校的热烈掌声和赞誉。后任包装工程系主任,工作蒸蒸日上,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各项工作都有突破性进展。1997年教委评估时,受到学校和教委的表扬。
2000年研究所人员所剩无几,学校派我去主持工作,我投入了全部精力,用挑战的精神带领同志们凝聚精神、鼓舞斗志,深入企业,寻找课题。结果,两年内我们所完成的课题数目居于全校第一。
2002年,职业教育在全国要求快速发展与提升,学校派我去职业技术学院主持工作,当时职业学院刚刚建立两年,条件艰苦,教职工仅几人,教学体系、管理机构均不成形,许多同事劝我千万不要去,但我想既然党委信任我的挑战精神,总放我到风口浪尖上去历练,那我就得拿出点共产党员的精神来,知难而上。古人说的好,"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于是我下决心去拼搏,去做创造性的工作,将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成为同类院校的领军学校。
我从基础做起,去兄弟院校深入调研学习,精心策划学校未来的每一步发展,从机构设置到管理制度与章程,从培养方案到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模式一一做出规划设计,亲自编写适应高职毕业设计的指导文件。团结整个领导班子,群策群力,以身作则,埋头苦干,以高度的凝聚力带领全体教职工克服困难,勤奋敬业。短短几年,职业技术学院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创造性的工作迎来了蒸蒸日上、面貌一新的局面:构架了办学需要的机构设置,建立了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与章程,形成了完整的培养方案、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实践内容;创建了2+1的培养模式,搭建了校内外的全方位的实训中心与基地,实现了校企联手培养人才、任用人才的机制;获得了北京市的精品课程,完成了教育部的教改项目,每年就业率达到87%以上,受到了学校与教委的表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培养了一支能够打仗的教师队伍,规模已壮大为27人的教职工团队,已成为全国同类专业的范本与领军院校,我的工作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挑战目标,没有辜负党委的重托和广大师生的期盼。这段历程可以说是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人生苦短,弹指一挥间。回首自己的一生,虽然天天忙个不停,像天天在打仗,不知不觉中30年已过去,眼看自己的工作生涯该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了,但前进的步伐似乎难以停息。每每回首,我感到无比的充实和欣慰,我为自己能成为国家的一名高校教师而感到无比的光荣,为能实现我崇高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宽慰与自豪。
(武军原北京印刷学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