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约冬奥 梦想燃情——访北印参与冬奥会报道的校友韩雪

信息来源:宣传部|文:刘畅 慈妍妮

    照片里帅气自信的女记者就是我们故事的主角,虽是一位"90后",但这已经是她第二次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奥运会,她就是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编辑出版系2016届毕业生韩雪。韩雪在学校时就成绩优秀,热衷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曾任2012级编辑出版专业3班团支部书记和编辑出版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目前在北京青年报社教育传媒部门工作,主要负责采编教育领域的新闻,同时负责中学生刊物《中学时事报》和北京中学生通讯社承办的北京市教委或团市委主办的多项时政主题教育活动。


韩雪在平昌冬奥会现场(左)

    此次冬奥会,韩雪以北京中学生通讯社指导教师的身份带着三十余名北京中学生记者前往平昌完成冬奥会后半程的系列采访,并完成了北青报体育版的部分采访工作。主要采访了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观看奥运赛事进行现场报道,探访冬奥会MPC、IBC、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前方工作室、腾讯前方直播间,采访奥运赞助商安踏,并见证"北京8分钟"的启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韩雪还是一名中学生,作为北京中学生通讯社的一名学生记者在北京青年报社的组织下参与采访报道了奥运火炬传递、奥运烟火彩排,并对多项体育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和裁判进行了专访。2018年,面对从大学毕业一年多的韩雪,报社信任地把采访冬奥会这项难得的机会给了她。这10年间,伴随年龄的增长、身份的转变,她成熟了很多。在学生记者时期,每次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从未见过的事物,她总是充满了好奇,在采访过程中也会经常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为出发点完成采访任务,但是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她渐渐明白,采访如同出书,要以读者为核心,从读者出发,挖掘采访中的信息点。因此在毕业后真正成为一名记者时,无论面对的采访对象是谁,她都会做到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去提问,去挖掘,去呈现。来到平昌后,韩雪在采访报道中尽力做到用最专业的态度把最好的内容呈现给读者。


韩雪工作照

    韩雪回忆在冬奥会采访期间,印象最深刻的是2月22日下午三点,在平昌冬奥会的MPC(主新闻中心)对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进行的独家专访。当天下午五点,杨扬要赶赴男子500米短道速滑比赛现场,所以采访时间非常紧张。短道速滑项目在韩国,就像乒乓球项目在中国一样,所以就连韩国教练也会托关系找中国代表队要比赛门票。尽管是在韩国主场、韩国优势项目的条件下,韩雪依然可以从杨扬的回答中听到她对中国代表队、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信任,在杨扬眼里,当天晚上产生的三枚金牌中,一定会有中国队的,当然这也是中国代表队在北京冬奥会中最后的希望。果然,当晚武大靖两次打破世界纪录并为中国夺取了宝贵的金牌。而此前,杨扬在2月20日晚上直播解说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时落泪,此后她的微信朋友圈再也没有更新,直至2月22日武大靖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队夺取本届冬奥会唯一的一枚金牌。

    关于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亮点,韩雪有自己的看法,首先是新媒体给报道带来的改变,此次平昌冬奥会IBC中,CCTV特别设立了央视网专区,即新媒体专区,打破了电视台线性播出的内容局限,观众可以随时看到感兴趣的项目。在视频显示技术方面,央视网启动了4K技术,使色彩分辨率达到普通2K电视的两倍。而通过VR技术则使观众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也迅速拉近了观众与现场比赛之间的距离,比如将BDF数据和广信配合汉化,奖牌榜和赛程的查询变得非常迅速敏捷,还有5G技术、AR导航、机器人火炬手齐上阵,让冰雪世界里的对决较量变得更加异彩纷呈。其次是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有样子蠢萌的白色扫地机器人,圆圆的脑袋和半圆形的身体,脑袋上的摄像头时不时转一下,酷似超能陆战队的大白;有负责给工作人员提供瓶装饮用水的"小兄弟",慢慢走到你跟前,等你打开它脑袋上的小盖子,取走一瓶矿泉水,合上盖子后它便再去寻找下一个目标,服务机器人的出现也表明人工智能j进一步的普及。最后是中国之家的文化之旅,中国之家正是承接平昌冬奥与北京冬奥的地方,中国体育代表团来到了中国之家,给自己的照片签上名字;国际友人在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照片墙前合影留念,在展厅内的书桌前,手握毛笔在朱红色的纸张上书写出"中国福"、对联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字,用这样的方式传达着中国文化。腾讯演播室还配合推出了融合中国文化与冰雪幻想的《奔向未来》栏目,既为中国之家增添一道别样的风景,又为观众提供一种了解冬奥的途径。

  谈及在北京印刷学院的大学生活,韩雪特别想感谢新闻出版学院的老师们,老师们的严格要求、敬业和在编辑出版领域的专业性,让她在大学里收获颇多。回想大学所学习的课程,韩雪谈到新闻出版学院开设的每一门专业课都非常有价值。现在报社甚至是整个职场都需要复合型人才,北印开设的许多专业课都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如果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媒体人,从选题策划、到编辑排版、再到设计印刷,都需要彻底弄明白,而这些在大学四年的课程中都学习过,这让韩雪受益匪浅。

    关于职业梦想,韩雪说,她从八岁开始学习摄影,九岁在报刊上发表了人生中第一幅作品,成为中国少年报的小记者;十三岁考入北京中学生通讯社成为一名中学生记者。学生时代曾以学生记者的身份采访过史铁生、刘墉、白岩松、李少红、李娜、德约科维奇等社会名人,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网球公开赛等大型活动及赛事的报道。虽然高中学的理科,但满怀着对传媒的热爱,她在高考报志愿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编辑出版专业。大学四年间,每个假期她都会到报社、出版社进行学习实践,这也注定了她之后进入传媒行业,成为一名真正的编辑记者。现在,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让更多学生、家长得到一手的教育信息。希望通过她的努力,让更多学生可以具备时事素养,拥有家国情怀。她希望自己不仅是一名媒体工作者,还可以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中学生中传递信念,传达激情,传播梦想。


韩雪在中国网球公开赛MPC主新闻中心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