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新闻网_北京印刷学院党委宣传部主办    管理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北印要闻» 郑吉春书记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郑吉春书记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信息来源:|发布时间:2010-09-10|文: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在这秋风送爽,硕果飘香的九月,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第26个教师节庆祝大会,欢度我们教师自己的节日,表彰在过去一年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辛勤耕耘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岗位上的全体教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衷心的祝贺!向长期以来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下面,我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强化“教师为本”的办学观,完善师资培养机制


    师资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没有高水平的师资,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因此,要办好教育,就必须不断强化“教师为本”的办学理念,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机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1.提高认识,明确定位。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全校上下要进一步强化“教师为本”的办学观,切实认识到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好抓实。


    2.完善机制,提高质量。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战略重点来抓,学校师资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科梯队初步形成,高层次人才引进初见成效,特别是今年以来,在聘请院士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在外校兼职博士生导师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进展。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学校要根据国家、北京市教育工作会议、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北京市《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召开我校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制定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完善人才强校的政策措施,通过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优秀教师海外交流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校外名师讲学计划等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培养一批省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学术创新人才、领军人才,实现国家级相关人才工程人选零的突破。


    3.尊师重教,优化环境。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尊师重教,尊师在前”。学校要扎实推进民主建设,充分尊重教师主人翁地位,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不断优化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管理环境;学校要完善教师思想动态、心理状态的调研机制,建立思想疏导、心理排压的工作机制,不断优化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学校要健全教师职业发展的指导和培养机制,不断优化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发展环境;学校要切实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不断优化教师的生活环境。


    二、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的使命是育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就必须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善于学习,夯实教学的基础。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泉活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厚实的知识底蕴,而且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必须要善于学习,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专业领域最新知识的学习,做到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沿,做到教学内容常更新;另一方面要博览群书,特别是要多读人文社会科学类书籍,不断拓展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做到在专业上有造诣,学识上很渊博,努力使自己成为饱学之士,做到教学过程有渗透。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习惯,通过学习夯实教学的知识基础,避免一个教案用好几年不修改、照本宣科等现象的出现。


    2.勤于实践,丰富教学的内容。实践出真知,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才最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勤于实践,从实践中积累素材,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为此,教师自己要勤于走进实验室、走进企业、走向社会,通过在实验室中开展专业领域的研究,发现新的专业知识点;通过到企业实际考察,了解生产一线技术应用的前沿,发现新的专业应用点;通过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发现新的教学切入点。这些从实践中获得的素材,将会极大地丰富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我们学校作为一所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专门院校,教师的教学一定要与实践紧密结合,从实践中获取教学所需要的素材,避免“教师教的实践中见不到,实践中有的教师不知道”现象的出现。


    3.致力于研究,提高教学的技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这意味着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需要教师致力于教学研究。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切实推进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的研究,了解80后、90后学生的特点,把握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发展性需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我们学校作为北京生源比例较高的二类本科院校,学生的地域特点很明显,入学成绩不是太高,教师在教学方面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避免“以超越生源实际标准授课”现象的出现。


    三、贯彻“德育为先”的育人观,提升师德修养水平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学校的灵魂。因此,要形成好的校风、学风,就必须贯彻“德育为先”的育人观,提升师德修养水平。


    1.爱岗敬业,精神高尚。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的超过了责任感”。提升师德修养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培育爱岗敬业的精神。因此,要加强师德教育,着力修养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广大教师的职业责任感,义务感,自豪感,荣誉感。只有教师爱岗敬业,对各种规范、要求自觉认同并予以内化,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把学校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和自己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勤于奉献,淡泊名利,才能体会到从事教师职业的乐趣。在“爱岗敬业”精神的支配下,教师就不会视平凡的工作为平凡、视琐碎的工作为琐碎,而是认真对待教育中的每一个环节,于细微处显精神,在平淡却伟大的教育事业中体验人生价值。


    2.为人师表,品行高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如果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光辉之处就在于教师可以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古代思想家荀子认为师有四术:“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言,可以为师;涌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前人已很明确地概括了师者“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形象。我们作为后人的为师者,应该履行前人足迹在思想上、行动上,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学生同样也会热爱自己的学业,走入社会后热爱本职工作,用一种恭敬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3.学习大师,境界高雅。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大师者,乃是通方之学,超乎各部专门之上而会通其全部之大义者是也。”大师不仅学问高深,而且道德、人品堪为人师,对后人具有楷模作用。如王选院士,其精神为我们新时期高校教师的发展引领了方向,他不仅向学生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以身示范,甘当人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这种把毕生精力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断追求,勇于实践的开拓创新精神,锲而不舍、矢志不移的顽强拼搏精神是他留给我们更为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像他那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立足本职,把自己最宝贵的时光、最精华的智慧奉献给教育事业。


    老师们,同志们,《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的颁布和我校“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三个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城南振兴计划”的实施,为我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要能够把机遇转化发展的成就,牢牢把握住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师德建设是核心,要进一步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地深化和推进,实现学校在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为把我校建设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高水平有特色传媒类大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关注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