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心欣社爱心行动在武汉
信息来源:团委|发布时间:2014-08-15|文:肖楠 乔岳
7月21日早7点,北京印刷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心欣之火团队成员全部抵达武汉市,开始了以建立"公益书架"、家访拟资助学生、调研博物馆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
第一天,团队成员步行前往酒店稍作休息后,团队负责人即刻与中南民族大学BOOKLOVE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并约定当日下午在中南民族大学内举办座谈会,探讨为陶河中小学建立"公益书架"的事宜。
心欣社自建社以来,一直和陶河中小学有着密切联系,但此次是第一次与武汉本地高校公益团队合作开展公益项目。团队成员都期望这一项目可以长久地开展下去,双方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乘车前往中南民族大学,团队成员见到了BOOKLOVE团队负责人黄帆同学。双方在图书馆门口席地而坐,展开座谈。黄帆同学简单介绍了中南民族大学的情况,并透露,创建BOOKLOVE团队的原因也是因为想让更多山区的孩子用上大城市的试卷和书籍。目前,BOOKLOVE团队已和武汉市第二小学建立联系,定期从此处获得一部分募捐的书籍,但募捐到的书籍捐往何处?捐往西部贫困山区运费甚至高过书籍本身价格也是个问题。借助与心欣社合作,共同为湖北本地陶河中小学建立"公益书架",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双方很快达成了共识,并且针对公益团队的建立和管理方法以及一些创新的公益微项目做了深入交流。
第三天,团队的行程为走访下一年度备选受资助孩子蒋怡念的家。吃过早饭,团队成员在陶河中学教务处主任曹金凯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去蒋怡念家的路。山间的景色和平日里城市的景色大相径庭,微风拂过,青山环绕间潺潺的水声更是让人觉得神清气爽,更别说不绝于耳的鸟叫声蝉鸣声,完全让大家沉浸在大自然的舒适之中。大家边聊边走,新奇地看着路边不认识的植物,时不时路过一两个人家,微笑着和他们打个招呼。但好景不长,太阳很快爬上山头,峡谷般的地貌使得团队前方的路没有一点阴凉,满满的阳光洒在地上。自备的水已经都喝完了,彼时团队成员不知道还有一大半这样的路在前方等着大家。阳光越来越强,遮阳帽已经无法悉数遮挡,热和渴完完全全充斥了所有的细胞。一个半小时的山路,至少翻越了两座大山,团队终于在极限到达之际走到了孩子家里。
蒋怡念的家是完全未经修缮的土坯房,土墙裂着缝,窗户已经没有玻璃。家徒四壁,仅有一张破旧的木桌和几张吱呀作响的板凳。抬头看,电线裸露在外,在房梁上晃来晃去,家中没有任何家用电器。厨房的角落里,除了看见一堆土豆,再也看不见任何其他蔬菜。孩子的父亲为了支撑这个贫困的家,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智力有些问题,生活难以自理,家中姐姐今年初三毕业,但无法继续读书,选择了去武汉学习技术贴补家用,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都靠着政府补贴。
孩子腼腆的和大家问完好,一直害羞的家里躲来躲去。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每一次上学都不管风霜雪雨走十多公里的山路。在简单的交流中,能从孩子身上感受到一种排斥,感受到了他自尊心的存在。但当大家回程的时候,他一直站在家门口目送,眼神清澈,干净得仿佛没有一丝杂质。
这一天, 团队成员在几乎没有一点阴凉的不通车的土路上,步行三个半小时翻过了多座大山,为的只是前往下一年度备选受资助的学生蒋怡念的家里进行家访,这是每一年心欣社暑期社会实践都会有的家访。这关系到心欣社下一年度"九元行动"善款的使用,关系着同学们的爱心能否真的被送到需要的人手里。
心欣之火团队在湖北省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第五天,心欣之火团队返回武汉,前往湖北省博物馆,对湖北省博物馆的志愿者们进行了采访,为下学期开展志愿服务做准备。
通过对湖北省志愿者负责人俞梦华老师的采访,团队成员们了解到,湖北省博物馆的志愿者大概有二百人,主要构成为在读的研究生、博士生,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年龄以70岁为上限。主要任务分是日常为参观博物馆的游客提供讲解,二是走出博物馆,走进社区、郊区或是边远山区,做一些支教工作。湖北省博物馆对志愿者的要求很高,每年必须完成100小时的志愿服务,每名志愿者都有一个记录考勤的小本,时间不够的志愿者将被劝退,退出的志愿者将被记入黑名单,终生不再录用。每年志愿者团队都会招募新的志愿者,但最终通过面试、培训和考核的只有不到五分之二的人。被录用的志愿者每年还要有年检,由10名博物馆专家组成的督导小组对所有志愿者进行测评,测评不合格的志愿者将重新接受培训。
与湖北省博物馆俞老师的交流,启发了下学期志愿者部工作的新思路,帮助有效解决一些志愿者部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俞梦华老师期望心欣社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将志愿服务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