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掠光影——中外电影中的民族音乐专场音乐会上演
信息来源:团委|发布时间:2015-06-05|文:王昕
5月29日晚,琴瑟掠光影——中外电影中的民族音乐北京印刷学院专场音乐会在大兴剧院奏响,这场由中国音乐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四家首都艺术类顶级高等学府青年团队共同打造的以电影音乐为主题的民族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青年艺术团演奏,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指挥协会理事金野担任指挥,为北印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中国民乐视听盛宴。学校副校长许文才、校长助理张养志、党委常委史国敏,以及校办、宣传部、学生处、纪委、审计处、科研处、团委等部门有关负责人观看了演出。
音乐会演出现场
本次音乐会是2015年北京民族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学校艺术团首次引入永乐票务、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的文艺演出,团委本着"交流、学习、合作、提高"的原则,特邀中国音乐学院青年艺术团进行专场演出。
本场音乐会用中国民族音乐元素重新诠释电影的深层内涵,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的近百部优秀电影中,选取带有中国元素的电影音乐片段,进行重新编曲、配器,赋予整场音乐会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韵味。
电影《蝴蝶泉边》配乐选段(左上)、《卧虎藏龙》配乐选段(右上);
《花木兰》配乐选段(左下)、《红高粱》配乐选段(右下)
音乐会以电影的发展历程以及各时间段的电影特色作为分类依据,共分为启程、青春、追忆、抗争、重生、乡情和侠义等七个主题,配合每个主题演奏不同类型的电影配乐,包括《少林足球》、《山楂树之恋》、《天涯歌女》、《铁道游击队》、《功夫熊猫》、《我的父亲母亲》、《红高粱》、《少林寺》、《卧虎藏龙》等耳熟能详的乐曲。音乐会打破传统模式,在改编乐曲时加入中国元素,并且在演出时背景屏幕播放电影节选片段,声画同步,再配合灯光、声乐和舞蹈效果,青年艺术家们将经典进行新译,将观众带回电影场景中,实现现代与古典完美交融,为观众带来内容丰富的视觉及听觉享受。
领导、嘉宾与全体演员合影留念
中国音乐学院青年艺术团成立于1996年11月,现任团长为中国音乐学院赵塔里木教授,名誉团长由中国音乐学院名誉院长金铁霖教授担任。自成立以来,涌现出了多名优秀青年艺术家,并受国家文化部、外交部、北京市政府的邀请赴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地举办专场演出,受到各国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