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让爱心公益绽放出最绚烂的花
信息来源:团委|发布时间:2015-07-28|文:于阳
为了响应"献青春圆梦中国 感悟时代中脉搏"系列主题的号召,鼓励学生奉献青春追逐共同的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在奉献他人与社会的过程中做贡献、受陶冶,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促进青年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行深入接触与思考,7月21日,北京印刷学院学生会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位于武汉市英山县淘河乡,慰问淘河乡的贫困学生,体验淘河乡的风土人情。
实践团成员合影
实践团到达武汉的时间是早上的7:06分,虽然一路旅途奔波,一路上酷暑难耐,但是实践团在武汉市未做调整,迫不及待地在下午抵达了淘河乡。
到达淘河乡后,实践团受到淘河中学领导的热烈欢迎。在热情的招待下实践团被安排在一座安静,整洁的农家入住。队员们惊讶在这样的小村庄中,还有这样一个别有洞天的地方。临近半晚时分,天色转阴,山雨不期而至。雨后队员们被秀丽,清新的山色所吸引,赞不绝口。晚饭时实践团受到淘河中学校长、副校长热情款待,吃到了地地道道的农家味道,大家在饭桌上对于公益事业相谈甚欢。校长和副校长对与同学们的公益之行表示肯定,饭后大家各自回到房间休息,准备第二天的行程。
7月22日,晴空万里,炎炎的烈日也激不退实践团的公益热情。一大早吃过早饭后实践团便整装待发,先是来到了英山县淘河中学参观。实践团会见了贫困学生代表,并且听取了淘河中学校长的讲话。淘河中学校长和实践团指导教师魏国卿进行了关于公益事业的交流。实践团举行了捐款仪式,魏国卿代表北印将善款捐赠给淘河中学。捐款仪式后同学们与贫困生代表一同聊天,寻找共通的爱好,解决他们学习上的问题,并将小礼物赠送给他们。
实践团队指导教师魏国卿向陶河中学校长捐善款
在淘河中学副校长的带领下,实践团一行人进行了简短的家访活动。首先大家来到了汪洛亚同学的家中,映入眼帘的是她家破旧的二层农舍未加任何装修,柴火整齐的堆砌在屋外,一座简陋的小屋伫立在院墙边,这应该就是她家的全部。实践团随即就对她进行了简短的采访。在采访中得知,汪洛亚同学成绩优异,经常考年级第一,以前的生活还是比较富足的,但是随着父亲心脏疾病突然发生,原本富足的家庭便轰然倒塌了下来,房子是借钱盖的,父亲为了生计和还贷还要带病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整齐的柴火垛是妈妈上山坎的,很多的家务也是妈妈来做,乐观的汪洛亚年纪还小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照顾年幼的弟弟。在聊天过程中实践团得知她喜欢看漫画,也喜欢画一些漫画,当她将自己画的漫画展示给队员们时,队员们对她的漫画赞不绝口。爱画画的她希望学校加开美术课,可惜由于资源有限,学校没有开设这种课程的条件。队员们将画具和图书作为礼物赠送给了她,并且勉励她好好学习,为自己梦想继续努力。
与安阳同学及家人的合影
实践团又来到了安阳同学的家中,未完工的房子触动着实践团队员们的心。屋子里满墙的奖状不言而喻地表达出安阳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家中的墙壁清晰可见水泥和砖块,没有装修的家使每位成员感触颇多。安阳的母亲热情地招待了队员,拿出家里仅有的蒸玉米给队员们吃。在对安阳的采访中得知安阳的母亲患有乳腺癌,并且复发过一次,几乎没有了劳动的能力;他的父亲在外打工,独自支撑着这个家庭。安阳的屋中只有一个节能灯泡,微弱的灯光不足以支撑他在夜间苦读。在与他的聊天中,队员们得知他只能在白天将作业尽快写完。条件是艰苦的,但是安阳的嘴里却说出了对现实生活的满足。
合影留念
在结束了对安阳同学的家访后,实践团也结束了淘河的行程,返回武汉,准备进行对于武汉几所大学的公益访问。
在回武汉的路上实践团队员感受颇多,看到贫困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实践团队员满是欣慰。同学们品学兼优、不怕贫穷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位队员。这次的捐赠仪式虽然短暂,善款和资源也有限,但是队员们在尽绵薄之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公益是点点滴滴的积累,众人拾柴火焰高,队员们坚信这条公益长征是会积跬步至千里的。
一位队员说,"随着这些同学长大,他们的家庭条件也会随之改善,相信美丽的彩虹和灿烂的阳光总会到来,当梦想照进希望,希望照进现实之时,我们会看见自己当时种下的公益种子结出可口的果实。"